学术动态
会员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学术动态
转发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 字号   来源: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    发布时间:2008-09-04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纪要
    月盛夏,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于2008年7月28-30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学术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开幕式于7月28日上午8:30开始。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矿业、国防、石油、地质、铁道、交通、环保等各个行业和部门共450余名代表。他们之中有全国知名的院士5人;特聘教授、长江学者15人;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三峡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的校长(或副校长)和相关设计研究院的院长(副院长)20多人;还有一批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战斗在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第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另外有来自台湾、香港、韩国的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的代表和一批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这是国内历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自主创新成果十分丰硕的一次学术盛会。
    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伍法权研究员主持,本次大会主席、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致开幕词。钱院士指出,这是岩土工程领域每两年一次的盛会,我们的目标是把这次学术大会办成“精品项目”,衡量是“精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促进自主创新,能否有效的为科技工作者的自主创新服务。这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始终是围绕着个中心来进行的,会议组委会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相信这次学术大会一定会开得很成功,一定为国家创新体制建设做出新贡献。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大会组委会主席李术才教授代表组委会对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筹备工作情况向大会作了汇报。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首先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特等奖:非平面水力裂缝设计方法及控制压裂提高油气产量技术
    一等奖: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开挖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和支护设计研究
            山区道路边坡灾害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
            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特性评价方法研究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等奖:铁路支挡及边坡加筋土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
            岩石破坏渗流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高地应力顺层偏压软岩隧道综合施工技术
            深部矿井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设备配套研究
            铁路岩质边坡绿化技术改进研究
    三等奖:干孔声波测试耦合系统及应用研究
            锦屏高边坡岩体结构与损伤变形机理及其与边坡工程稳定性实效关系研究
            框架式护面墙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及设计优化研究
    这次评上的特等奖,是由中国石油大学陈勉教授领衔的“非平面水力裂缝设计方法及控制压裂提高油气产量技术”项目,是一个油气开发领域的综合性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过连续13年长期研究的成果。对这项成果的评价是:理论上具有重要创新,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利用非平面压裂技术提高油气产量的新途径。主要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14个油田应用,创经济效益16.88亿元。奖励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授予特等奖。5个获一等奖的项目也是综合性的大项目,技术水平很高,理论上有突破,综合集成成果也很突出。5个二等奖项目,理论上均取得重要进展,对促进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作用,有的还形成了综合配套技术成果。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为鼓励我学会青年会员奋发进取,早出、多出高水平的人材和研究成果,学会从第四届理事会开始,设立了“青年科技奖”,2008年是第五届,到2008年5月底为止,正式报至学会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为21名,根据“青年技术奖条例”的规定,学会以钱七虎院士为首组成了评审组,进行了认真评选,确定四名金奖获得者是:
    梁卫国: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近年来,在盐岩力学及盐类矿床控制水溶开采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建立了盐类矿床水压致裂水溶开采多场耦合理论,发明了盐类矿床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新技术,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第二获奖人,2008年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是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是2008年“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朱万成:东北大学,教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岩石损伤与破裂过程及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25篇被SCI收录,70篇被EI收录,23篇被ISTP收录,论文被引用300余篇次。是德国洪堡学者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陈安敏: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副研究员,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加固技术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工作,对于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和设计计算方法有精深研究并取得重要的创新成果。2001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多次被评为研究所优秀科技干部,2004年被评为总参学习成才标兵。
    张亚栋: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防灾减灾方面及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军事工程综合防护理论方面,在军队工程防护技术研究和工程结构抗暴加固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创造性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0项。曾被评为全军工程兵防护工程先进科技工作者,评为理工大学优秀教员、青年学术骨干、学习成才标兵等。
    获得银奖的有11名。他们是:

    孙晓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学位)

    杨天鸿:东北大学,教授(博士学位)

    罗富荣: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高工(硕士学位)

    来兴平: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学位)

    焦玉勇: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学位)

    武  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学位)

    沈振中:河海大学,教授(博士学位)

    杨小礼:中南大学,教授(博士学位)

    梅国雄: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学位)

    王志亮: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

    王桂林:重庆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

    这次评出的金奖、银奖,他们共同特点是:除2人为硕士学位外,其他人全具有博士学位;全部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在四名金奖获得者中,全部获得国家科技奖;在11名银奖获得者中,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有5人。他们获得的成果,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又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有的在国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较多,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应该说:这次评选工作含金量是很高的,申报者都是当前正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前沿工作的技术骨干,这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反映了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反映我们的事业欣欣向荣、大有希望。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第一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颁奖工作。为鼓励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博士学位研究生创造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学会决定从2008年起设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经“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评审工作委员会认真评审,最后经无记名投票,确定2008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位获奖人,名单如下:
    陈新:清华大学,从细观到宏观的岩体各向异性塑性损伤耦合分析及应用
    左建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机制与强度特征
    李邵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边坡安全性评估三维智能信息系统研究
    刘月妙:北京科技大学,热—水—力耦合条件下高放废物地质处理库长期稳定性研究
    李晓静:山东大学,深埋洞室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李二兵:解放军理工大学,层状盐岩中天然气地下储存库稳定性评价研究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由ITASCA公司独家赞助。
    开幕式上还对2008年国际岩石力学“罗哈奖”获得者梁正召博士进行了表彰。2007年7月在葡萄牙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团会议上,由我学会推荐的梁正召博士论文《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研究》(导师唐春安)被评为2008年罗哈奖,这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设立罗哈奖26年来,中国岩石力学博士生第一次获得该项奖励,实现了我国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经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批准,特对梁正召博士提出表扬,并颁发奖金一万元。
    开幕式上还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所属各地方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及其工作人员,是学会工作的开展和推动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为提高学会的组织凝聚力、繁荣学术的建设,发展更多的会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中有的人为学会默默工作了一、二十年,不为名、不为利,对学会有着浓厚的感情。为表彰先进,调动、激励学会和学会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学会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学会决定每两年开展一次先进学会和优秀个人的评选和表彰奖励工作。
    学会于2007年12月28日向学会所属各地方学会、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开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先进学会、优秀个人申报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各部门的积极响应,截止到2008年5月1日止,共收到先进学会申报材料16份,优秀个人申报材料21份。
    评选工作采用学会互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秘书处对截止到7月5日对收到的选票进行了统计,并综合考虑了学会清理整顿和学会会员登记验收工作结果,确定了以下奖励方案:
杰出贡献奖: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先进集体奖: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锚固与注浆分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
优秀个人奖:雷承弟(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徐志纬(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韩军(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方利成(锚固与注浆分会)
           胡毅夫(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林鹏(岩体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
           佘诗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孙晓明(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
           王英武(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尹峰(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郑炳旭(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刘新荣(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刘月妙(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
           张子新(青年工作委员会)
           邢光武(工程实例专业委员会)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学术交流。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300篇,通过大会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录取155篇,其中30篇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正刊发表,40篇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刊发表,85篇以论文“专辑”发表。这些论文涉及面广,研究内容丰富,反映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当前发展前沿的情况。钱七虎院士、郑颖人院士、顾金才院士、周丰峻院士和宋振骐院士先后在大会上做了特邀报告,报告题目分别为《分区破裂化现象研究的新进展及今后研究方向的思考》、《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在埋置炸药爆炸条件下锚固洞室破坏形态对比试验研究》、《汶川大地震灾害和抗险救灾问题》、《煤矿动力灾害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大会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岩石力学专家就各个领域核心技术和前沿问题作了相应的专题报告。他们是黄润秋、冯夏庭、唐春安、缪协兴、周创兵、岳中琦、伍法权、何川、杨春和、陈云敏、刘汉龙、邬爱清、邓建辉、翟恩地、李永盛、何满潮、李夕兵、吕明、刘泉声、朱合华、李宁、李术才、梁正召、王明洋、秦四清等。报告的题目分别为:《汶川大地震诱发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动力特征的初步分析》、《高应力下硬岩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智能分析与动态优化》、《岩体介质中的等间隔破裂问题》、《煤矿突水灾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研究》、《论岩体多场广义耦合及其学科地位》、《山地和深部环境中岩石工程的困难点、新技术、新机遇和新展望》、《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几种典型现象分析》、《隧道工程的地震响应特性与抗减震对策》、《层状盐岩油气地下储备研究进展》、《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环境土工问题研究进展》、《高土坝震害与抗震分析研究》、《唐家山堰塞坝形成机制DDA数值模拟研究》、《汶川地震的工程问题》、《建设场地地质灾害评估法规与评估方法》、《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滑坡力学系统的可测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地下储油气工程及相关的岩石力学问题》、《煤矿深井巷道围岩稳定与施工安全控制关键理论与技术》、《岩土工程无网格法研究最新进展及应用》、《裂隙岩体耦合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与灾害控制》、《岩石破坏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岩石抗冲击局部破坏效应问题》、《不同力学属性介质协同作用的极限状态分析理论》。
    由于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人都是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知名专家,有突出的创新成果,这就保证了学术会议的高水平和真正体现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的巨大作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个个精彩。
    本次学术大会还就目前岩土工程难点和热点问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
    在防震减灾技术的分会场,与会代表报告了《汶川大地震诱发斜坡灾害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紫坪铺水电工程地震变形监测分析》、《三峡库区危岩崩塌灾害研究与治理》、《特高拱坝的开裂与治理》《深部巷道危岩分区破裂化现场监测研究》、《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巷道围岩的强弱结构效应及防冲机理探讨》、《地板突水机理和对策研究》、《地下工程震害及抗震技术研究》、《汶川地震中岩土工程设施的震害分析》和《运营高速公路滑坡灾害处置技术》等论文,并就汶川大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岩土工程基本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会场,与会代表报告了《岩石流变及其扰动效应研究》、《岩土工程中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仿真技术的开发应用》、《深埋隧洞开挖围岩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及应用》、《节理在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应力渗流耦合特征》、《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细观裂纹量化方法初探》等论文,就目前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和相应的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
    在地下工程与基础及边坡工程分会场,代表们报告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不良地质预报》、《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特征值问题》、《动态扰动触发深部巷道失稳破裂的研究》、《滑坡时变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及《基于可拓方法的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研究》等论文,并就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中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个分会场的与会代表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大家普遍表示受益匪浅。
    为了培养年轻的新生力量,大会还特别另外设立了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分会场,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博士生共12名参加了论坛,每个博士生就目前自己开展的研究工作做了专题报告,在论坛会议上,钱七虎院士给博士生们做了《岩土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顾金才院士做了《学术、事业、人生》的精彩报告,为博士生今后研究和事业发展指引了航向。
    在本次学术大会期间,还相应地举办了第六届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会、《岩土力学》编委会和“973计划”项目《煤矿突水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性总结会。
    本次会议经过承办、协办单位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代表对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学术中心和会议服务人员为本次会议所作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上一条: 转发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六届二次常务...
下一条: 转发关于组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