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会员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学术动态
第四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纪要
【 字号   来源: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    发布时间:2014-08-15

    2014年8月10日-11日“第四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在牡丹之乡——河南洛阳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主办,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以及《防护工程》编辑部协办。

    会议开幕式由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刘瑞朝研究员主持,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沈俊所长、分会理事长王明洋教授致开幕词。

    会议邀请了杨秀敏院士、何满潮院士、王明洋教授、杜修力教授、李建林教授、李新平教授、戚承志教授和刘瑞朝研究员等8名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梅国雄教授等11名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并开设了国家973项目“深长隧道突水突泥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预测预警与控制理论”专题报告会。这些报告紧贴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的研究前沿,成果新颖、内容丰富,反响热烈。

本次会议是近年来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到会代表10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军队和企业的30余家单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摘要100余篇,经过分会理事会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并在闭幕式上颁发了证书。

     本次会议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学术水平较高。大会所进行的各类报告,在各种学术前沿问题、理论建设创新、工程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都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系统观点和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这样的学术交流,无疑将对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论文涉及面广。交流论文涉及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的多个方面,其中:强动载作用下介质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深钻地武器破坏效应等机理研究,反映了基础研究的深化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在平台研制、研究手段等方面需求牵引强烈;工程结构抗偶然爆炸的安全评估与防护技术、工程灾害、安全事故分析的研究工作体现了工程安全与防护在交叉学科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工程安全与防护中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方面的研究,体现了工程安全与防护技术在我国军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与会年青代表参与程度高、覆盖面大。大批基础好、起点高的年青学者的与会,壮大了本次会议的有生力量,他们提交的论文显示出良好的学科训练和研究才能。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读研究生同学已经成为本次会议交流和研讨的主要力量之一。年青学者以活跃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给与会者以深刻印象,他们的参与和投入,带来了新的学术活力。

    此次会期短暂、紧凑,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不顾鞍马劳顿,真诚交流、认真研讨,对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的诸多问题发表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富有建设性的见解,使会议的内容丰富而充实。这次会议交流的成果表明,我国工程安全与防护领域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基础理论建构和创新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成果转化实际应用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当然,从研究成果的质量、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面,仍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条: 2014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年会纪要
下一条: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