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专家为加强地铁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建言 |
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拉动内需方案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资计划也相继出炉,重点是以投资拉动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涉及产业链长,能够对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以及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有条件地区落实中央决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各地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力度将随之而进一步加大。 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组织的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看,一些在建项目存在较为严重的风险隐患。最近发生的杭州地铁1号线坍塌事故,给地铁施工再次敲响安全警钟。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地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与会者多角度地分析了地铁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并对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议。 做好勘察设计,降低事故风险 深圳市建设局副局长梁小群认为,目前,在地铁勘察设计方面,普遍存在因勘探点分布过疏、间距过大,或受到周围环境限制等原因,地质勘探深度不足、资料不能详细反映工程沿线或周边地质条件等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尤其增加了深基坑、地下暗挖等工程的施工风险。此外,设计对周边环境条件考虑不周、勘察设计原因导致选用施工方法不适当等问题,都容易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蒋曙杰认为,目前人才紧缺造成地铁设计问题增多,甚至间接导致施工风险加大。具有设计负责人资格并富有经验的设计工程师往往负责多项工程,不进行具体设计工作,不少项目设计负责人都是毕业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以致于部分工程勘察未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标准执行,有的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评判出现较大偏差。部分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对计算书编制不够重视,设计现场服务欠缺,在特殊节点、复杂结构的设计上不够明确。来自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和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规模大、地下段多、沿线环境条件复杂等特点,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风险。与会者一致认为,做好前期的勘察设计工作,对降低施工阶段的安全事故风险十分重要。 彻底杜绝“低于成本价中标”和“以包代管” 有业内人士反映,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工程中标价偏低,有的甚至低于概算价的70%,这必然影响工程正常的安全投入,势必加大安全风险。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低于成本价中标”严重干扰了地铁工程勘察市场以及工程监测市场,使得勘察、监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此外,地铁施工还存在着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以包代管”的现象,直接影响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专家们建议,要制止“最低价中标”,保证中标单位合理的利润空间,保证安全投入。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转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总承包责任,杜绝“以包代管”。 地铁建设队伍急需培训考核 据介绍,目前,国务院批准规划的15个城市共有50条线路在建,总长度约为1100公里,车站近800个。大面积的轨道交通建设,使有关地铁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地铁施工结构复杂、施工方法多样,且转换频繁,施工难度甚至高于高速铁路线下工程。以施工方法为例,共分为明挖、暗挖、盖挖、盾构等方法,以及洞柱法、洞桩法、台阶法等多种工法。施工队伍的组织和安全规章的执行是安全施工的关键。然而,一线工人的培训环节却是“硬伤”。目前施工企业普遍向劳务公司雇佣农民工作为一线工人,但应有的培训却往往被施工单位忽略。在目前我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中,农民工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知识,不懂得施工技术规范,已成为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有专家呼吁,保证地铁施工的质量安全,必须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对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也要落在实处。 推行“第三方”监测势在必行 检测和监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事故险情发生前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的关键。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虽然实施了全过程监测和主要建材、配构件抽检制度,但对岩土工程监测、变形观测等监测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资格要求,尚未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实际运作过程中检测和监测工作尚不能完全到位。 杭州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后,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总裁李长进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曾经请专家来监测过几次,但是监测的频率不够密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杭州地铁1号线的监测单位浙江大合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委婉地说,湘湖站的监测工作真正的操作者是施工方,他们在此项目中与施工方属于“合作单位”,只是挂名。 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公司的专家认为,应当全面推行独立的第三方监测,但不应取代施工方的监测。同时应加强监测队伍的资质建设及准入控制。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副总工程师陈建军也认为,除施工单位监测外,业主应委托有实力的第三方独立随时进行监测,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实行动态评估和预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设计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地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业主、设计、监理、监测及施工企业围绕风险管理,本着科学决策、服务监督、自我控制等原则积极互动地共同推进。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又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困难和安全风险。因此,要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技术和安全监管的研究力度,利用科学手段,提高安全预控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和过程控制能力,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记者 曹莉 |
上一条: 转发总会“关于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 |
下一条: 工程院院士称安全事故发生率可能在高位徘徊 |